疫情打不倒中国经济,创投圈大佬:持续伟大靠创新!
发布时间:2020-02-26   信息来源:东方富海

导读: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冲击,但危中有机,如何把握危险中的机会,值得社会各界思考。

在人民网指导、人民创投与智见联合主办,天使联合会协办的「人民战“疫”: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创投行业成长」线上论坛上,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及多位创投圈大佬集体发声,呼吁在疫情下,政府和企业界继续加大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家、创业者别掉队,在灾难中成长的企业必将伟大。

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说:

这次疫情比2003年的非典更可怕,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换句话说,今年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疫情可能会对中国经济直接造成两三万亿的损失,间接会造成10万亿的损失。

松禾资本创始人厉伟说:

从1月底到现在,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都在对中国做压力测试,以了解万一真的中国供不上货,到底对他们有多大的影响。疫情刚开始时,外国客户都表示理解,但从这周开始已经陆陆续续反馈说,如果中国还不能供货,对不起,我们不能再等你了。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信号,有时候产业链失去只需要一个星期。

一、面对国内疫情对产业结构的挑战、国外供应链替代的压力,中国经济发展的体检单到底如何?

陈玮:中国经济总体不受太大影响 做创业投资的环境还在

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认为,这次疫情两三个月就会结束,从总的趋势来看,中国经济不会因为这次疫情受到太大的影响,做创业投资的环境仍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

同时他看到了两个方面的好现象:

第一、政府更加注重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更加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未来我们会看到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会更加贴近实际,考虑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创业企业的发展的影响。

第二、我们看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在向积极的方面发展,货币供给量在增加,各地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看到股市屡创新高就是最直观的反应,这将为我们创投行业带来好的机会。同时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证监会等各个部门也在推动中国创投的发展,所以今年的募资环境会有所改善。  

我们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还主要靠接受直接投资来完成,尤其离不开中国上万家创业投资企业,他们对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对双创的促进作用是直接的。

 

厉伟:疫情倒逼中国自主创新提升 检验了中国本土科技企业实力

 

松禾资本创始人厉伟认为,疫情会导致企业实际成本上升,但也将倒逼企业效率提升。西方国家对中国做压力测试,意味着在科技方面对我们的封锁会加强,所以自主创新的压力会进一步上升。

在这次抗“疫”前线,除了医护人员的工作之外,检测试剂、医疗仪器、医用产品生产等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些都依靠技术力量。

例如在卫健委迅速批准的6家检测试剂制造商里面,松禾投资的企业就有3家,都是本土的科技企业,而且它们背后全部都有风险投资的支持。如果中国没有这些风险投资,这个时候就束手无策了。

前几天日本也缺试剂盒,松禾和华大基因一起成立蒙马基金会,应日本驻大使馆的要求,紧急支援12500个试剂盒。非洲也有疫情,基金会又捐了1.5万个。能这么做是因为中国有技术,许多技术正是由风险投资培育的。如果没有这些技术,就可能要坐以待毙了。

科技创新,尤其是风险投资在背后支持的科技创新,在疫情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松禾投资的科技企业有30多家投入到这个疫情当中。有的捐款捐物,还有很多利用自己的能力提供帮助,如商汤、云天励飞、奥比中光等,都是在协助政府在人群密集区里加装摄像头,发现发热人员从而进行进一步防控。这都是科技力量起作用。

松禾也在与商汤等AI公司探讨,怎样把AI技术尽快地运用到医学上,帮助一线医生减轻压力。

比如用CT作为新冠肺炎病人的确诊依据,但是肺部毛玻璃状阴影,除了新冠状病毒之外,还可能由别的病造成,如果没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很多医生恐怕看不出来。但是用AI技术进行判断,就能大量减少前线医生的工作量。

 

李竹:企业不能趴在地上不动,要站起来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才能在疫情中逆势成长

 

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说,天使投资人投的是未来企业的创新,我们认为当下正好是做投资的好时候,我们在春节前一周还签了一些TS,现在正在落实的过程当中。

他的观点与厉伟不谋而合,疫情正是对企业的一个测试,谁能生存下来,谁能在这时候展现自己的自主创新的能力,谁就能得到政府与市场的认可,得到投资机构的认可。李竹认为:“在英诺来看没有寒冬,因为在寒冬里面逆向投资往往是最可贵的。”

李竹说,在这次疫情中,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些企业,如机器人服务、医疗影像应用等领域的,得到了很多平常接触不到的应用场景。

例如英诺投的专门做医疗影像的“推想科技”,这次春节都没有休息,因为武汉同济医院、中南医院、深圳三院、海淀医院等,都用上了他们临时开发的一套医疗影像系统,从而能够对新冠肺炎的医疗影像做快速判断。在无人机器人方面英诺投的一些公司,在紫外线消毒、无人自动运送物品车、体温测试等方面做得非常好。有些企业开发的产品,一天的订单几百万。

这次疫情下,云领域的许多项目都有比较出色的表现,比如我们在云教育、云办公、云娱乐赛道的一些公司,最近订单、收入都出现了快速的增长。所以今年,在云领域英诺的投资会进一步加强。

李竹说,其现在还有两三个项目在洽谈过程中,下个星期其团队将会去参观准备投资的企业,疫情之下仍然要保证与企业面对面的交流。

 

周丽霞:疫情中逆势成长,企业需要长年积累才能在关键节点有质的飞跃

 

金慧丰投资董事长周丽霞认为,企业在疫情中能存活,能发展,甚至能有新的创新与突破,除了归功于在逆境中积极寻求突破点之外,更是因为之前长期的技术积累,才能够得以实现。

周丽霞说,这次疫情中很多企业逆向增长,与疫情直接相关的医疗、健康类的企业,日常生活电商企业,还有“宅经济”、长短视频、线上游戏、线上教育相关企业都迎来高速的增长。

在这次疫情中,传统企业线上化得到了快速的推进,例如金慧丰投的“易企秀”。易企秀在春节期间,紧急召集全国的专业设计师,加班加点上线了数千款切合需求的各类战疫模板,组织了在线制作培训直播课程,扩大服务器群,为全民在线抗击疫情宣传助力。

因此,公司平台上短时间涌进来数十万的居委会、村委会、乡镇组织、街道办、卫健部门、中小学校、媒体等非盈利组织,在易企秀制作上百万各类H5、表单、长页作品;易企秀之前的4500万用户也积极投入其中,掀起一轮全民战疫宣传高潮。据易企秀后台数据不完全统计,与疫情有关的H5作品有近200万个。

这次疫情重创了消费行业,但是周丽霞说,针对消费这一块,她的信心很足。现在的人们生活品质显而易见地提高了,对物质生活、精神世界的需求也增加了,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

她说,金慧丰前年投资了社会化营销整合服务商-“榕智股份(MAX)”。大家所熟知的戴森卷发棒、娇兰口红等爆款打造都是出自“榕智”之手。

他们打造爆款的秘诀就是:第一,要深刻洞察新一代年轻用户对商品内涵的个性化需求,营销就更要注重细分圈层的诉求,进行定制化营销,通过精细化的创意内容促进消费者的共鸣,让消费者主动产生、扩散内容,从而引导销售。第二,要通过技术赋能,重视数字化对营销实效的作用。

榕智这些年在内容驱动营销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社群营销、私域流量的研究,开发出“MAX 链动营销系统”,为宝洁、韩国爱茉莉集团这样的大客户提供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疫情发生之后,大部分消费企业线下销售受到严重影响,纷纷寻求线上方式,大家也看到了很多品牌开始玩社群,榕智抓紧机会,将原来给大客户定制开发的系统SaaS化,降低服务门槛,加强线上运营服务能力,反而接到了更多的订单。

 

杨守彬:投资机构对于活过疫情的企业,要加磅老项目,寻找新项目

 

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创始人、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守彬认为,这次疫情会非常大地促进经济发展、产业方面的新旧动能的转换,更加检验出新经济的力量,低能耗、高产出、数字化的企业应该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而那些污染的、对资源依赖重的,作业模式落后的、生产效率低的企业会加速淘汰。这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中国产业经济数字化升级,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结合的产业发展。

因此,经历创投寒冬的考验,现在急需要资金活下去的企业,以及因为过去投入研发很长时间还没有产生现金流收入,或者还没有产生很好现金流收入的企业,通过这次疫情,其质量都得以检验,且估值水平也相对合理。

所以投资机构要做的是:一是加注已经投过的项目;第二是在疫情中和疫情过后一段时间,要到市场上加快速度找好项目,不应该保守。要加注老项目,寻找新项目。

 

吴世春:疫情将缩小中国2B公司与美国公司的差距

 

梅花创投合伙人吴世春:按照当年非典的经验来看,即使疫情很顺利的在3月底或者4月初能够完全控制住的话,整个消费恢复也需要等到三季度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数据,这对企业影响是很大的。但如果你能够认知清晰、合理采取措施,就有可能把一场危机转化为一个转机,如果能跑赢同行,在疫情之后,会迎来行业中市场份额的真空。

新冠疫情对2B行业,像SAAS、云等业务的公司,会起巨大的拉动作用。因为我们说中国的2C的公司能够和美国齐头并进,能够出现很多百亿美金的超级公司。但是中国2B行业,软件里面的2B行业和美国公司的差距还很大。这疫情会大大加速缩小差距的进程。这次新冠疫情普及了远程办公、远程会议等产品,现在很多人手机上面已经装上像腾讯会议、飞书、钉钉等这些系统。这些系统上面可能还需要很多新的功能,可能还会变为一种生态,我觉得会这对中国的2B的行业会起一个巨大的拉动作用。

 

二、后疫情时代 创投机构愿意把支票开给哪些行业企业呢?

没钱赚的时候一定要保有改变的动力

 

创新本是一件成本非常高的事情,又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当市场逼到你没有钱可赚,你就不得不去改变。而疫情带来的正是这样的动力。

这次疫情,将会推动政府完善在重大灾难上的应急机制。其反应速度会更快、系统建设将更加完善。国家一定会加大对于民生、卫生方面的投资力度,从而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说:

唯一可以穿越周期的可能就是包括生物医药、制药等在内的整个医疗大健康领域。对疾病的检验、诊断,特别是针对新型疾病的医药研发的重要性会被提升。我们本身也有医疗产业基金,在这一直方面比较重视。所以这些行业都会随着这次疫情迎来发展。

而疫情中,管理低效的或者比较传统的、利润比较低的企业,会经历一次大考。企业要提升产业结构、提升公司管理能力,才能通过这场“考试”。

松禾资本创始人厉伟说:

疫情让14亿人体验了一个月的“全民数字化生活”,它会倒逼从国家到企业,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推进政务数字化、企业数字化、办公数字化。

医疗、在线服务、产业智能升级、消费升级等行业,在疫情下将迎来一波红利。

另外,这次疫情让很多人意识到了过去的生活方式,甚至是工作方式可能要有所改变。消费可能从聚集型变为非聚集型,但对消费品质的要求在提升。

 

金慧丰投资董事长周丽霞认为:

消费升级会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追求物美价廉的大众消费模式,另一个方向就是追求品牌和精神属性的中产阶级的消费模式,在这两个方向上面,我认为都会有机会。

这次抗疫,让全社会都充分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从医疗产品研发生产、病人抢救,到日常生活保护,以及解决工人短缺、在家办公等方方面面,科技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强调:

目前英诺天使主要关注的是四个方向,一个是人工智能结合一些场景的应用,二是先进制造,包括像芯片、发电技术、机器人等。三是云服务相关的,包括云视频、云娱乐等等。四是生命科技。

这些都成为投资机构的关注重点,也是国家社会发展高度需求的方向。

 

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创始人、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守彬提出:

重仓智能新经济,投资智能化、数字化的企业,投资智能+物流、智能+消费、智能+文旅、智能+金融、智能+制造等等领域。疫情中及疫情后,这些领域将迎来长期的利好。

「企业家」这三个字不简单,没有足够的抗压能力,何谈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疫情之下,国家、社会、企业、个人都经历了很大的考验,而经历这种突发困难并且成功突围的企业家,也将会在未来收获更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