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投资是一场如履薄冰的左右互搏
发布时间:2020-09-08   信息来源:东方富海

导读:

歌词有云“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我想早期投资可能也是。——富海企业级服务基金杨利峰

有一个故事大概是这么讲的,说有个夜谭制鞋公司的两位销售员某甲和某乙来到一个叫天方的原始部落考察,发现那里人口众多,生活优渥,但是很奇怪,那里的人都不穿鞋子。回去后,某甲向老板陶觉慧汇报说:“陶总,天方那个地方的人都不穿鞋子,那是一个没有任何销售机会的市场,我们没有必要在那里浪费时间”。某乙则向老板汇报说:“陶总,天方的人都不穿鞋子,正是一个潜在的蓝海市场,我们应该抢在竞争对手之前赶快布局,以免错失良机”。

 

通常,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后面就是一堆关于某甲对还是某乙对的讨论,但今天,让我们把这个故事继续往下讲。

 

陶觉慧十分头疼,两位过往业绩都十分出色的销售居然基于同样的理由给出了完全不同的建议。于是,他决定再找公司其他人讨论一下。

 

他首先找到了CFO迟文建,迟文建说:“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某甲和某乙的性格不同,某甲天性稍显悲观,容易得出消极的结论,某乙天性乐观,容易得出冒进的结论。网上流传一句话叫‘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我的理解是悲观者往往大部分时候都是正确的,但是也可能会因此失去某些机会。从我的角度看,当前宏观经济十分不景气,我司的现金流还是应当保持稳健……”

 

陶觉慧十分信任迟文建,毕竟夜谭公司这二十年的风风雨雨都能闯过来,跟他一贯稳健的做事风格是分不开的。不过陶觉慧心里也很清楚,这是一个关于上马新项目的事情,光听CFO的意见可能会有偏颇,所以接着他又找来了公司的董秘甄淦江,正好他刚从黄河商学院毕业,说不定能有些独到的见解。

 

甄董秘一听这个事情,脸上立刻露出了会心的笑容,“陶总,某甲的思路明显已经过时,要知道我们做产品不是去迎合市场需求,我们要做的是引导甚至是创造市场需求。消费者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乔布斯做出iphone之前……另一方面来说,自从我们夜谭上市以来,我就一直在做董秘,我很清楚我们的投资人想要什么。公司这几年的发展说好听一点叫稳健,说不好听的就是平庸。用物理学的理论来说就是我们公司熵增很大,缺少从外部引入的负熵。陶总,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啊,自从乔布斯去世之后,整个苹果一直在吃老本,过不了多久它就将沦落为一家平庸的公司。我们必须清晰地感受到公司兴衰存亡的内在逻辑,敏锐地捕捉到从外部引入负熵的机会,天方这个市场就是这样的机会……”

 

陶觉慧毕竟是生意场上的老手了,甄淦江这些激情是打动不了他的,他只是觉得这么多年把甄淦江放在董秘的位置上的确是明智的,以往忽悠投资人就是一把好手,这次看来商学院也没白上。上市公司的压力也好、乔布斯的魅力也罢,对于陶觉慧自然是有影响的,但他知道越是有影响就越要提醒自己冷静。

 

陶觉慧内心纠结,倍感疲劳,就去找他的老朋友喝茶。他的朋友名叫斐珩,一等一的聪明人,为了尊崇内心所向,当年大学选择了哲学专业,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就干脆自己开了个茶馆。陶觉慧每次有什么问题都会找斐珩喝茶,这个自诩的“哲学家”每次都还能分析得头头是道。

 

斐珩听完陶觉慧的介绍,说:“以现有的信息去判断这个项目太草率。某甲的逻辑过于简单:天方的人都不穿鞋,那自然就没有鞋的市场,也就没什么好开拓的。某乙的逻辑其实也不复杂:人都穿鞋,天方那个地方有人,而且有很多人,那么他们都应该穿鞋,现在不穿将来也会穿。但这里面有几个问题:1、‘人都穿鞋’这个大前提是归纳法得出的结论,要知道归纳法是不靠谱的。所以只能从理性的角度去论证一下是不是穿鞋真的比不穿鞋好,如果是,那么至少这个市场是值得去尝试一下的。2、但是这种尝试也是要考虑现实条件的,我们一般认为女士不必裹个头巾外出,猪肉其实也挺鲜美的,但这些理论怕是没必要去中东的穆斯林世界尝试了。所谓‘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我的理解是创新的尝试大概率是失败的,所以不去尝试往往是对的,但是如果想要成功,不尝试肯定是不行的,但尝试充其量也只是个必要非充分条件。3、要摸清楚天方的人不穿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些原因是不是可以被改变。4、如果前面的原因可以被改变,那么要花什么成本、多少时间改变,这个代价在商业上是否可承受……”

 

陶觉慧觉得这次哲学家说的似乎有点道理,于是马上回去让某甲和某乙分别带队再去天方,从各自的角度做调研,然后回来作对比讨论。

 

很快,某甲和某乙均带回了自己的调研报告。大致作如下对比:

问题似乎比原来清晰了很多,但问题却比原来的更加难以回答了。陶觉慧又去找斐珩喝茶。“哲学家啊,我听了你的意见,安排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现在面临这么几个问题,你给分析分析?”陶觉慧脸上带着一种来者不善的笑容,“1、对于一个从不穿鞋的族群来说,让他们觉得穿鞋是一种美的象征或者一种地位的象征,可不可行,如果可行,那么如何估计出相对可行的成本和时间?2、如何很好地去把握住一个部落的世俗化进程?3、有些事情早半步可能是活,但早一步就是死,但事先怎么判断是早一步还是早半步?”

 

斐珩半晌沉默,最后轻轻抿了一口茶,仰天说道:“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你请我去做你的投资顾问,我一直没答应的原因。到这一步,大概就是考量胆略和勇气、实践和纠错、价值和信念的时候了,这也是为什么你是企业家,而我只在这里开茶馆。”

 

到这里,我把故事讲完了,但故事似乎还是没结束。如果你是陶觉慧,这个项目你做不做?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我的一个企业家朋友,他说:“当然要做!”我觉得他是个真的企业家。但如果你是投资人,这个项目你投不投?

 

做早期投资的,似乎每天都在接受类似情况的拷问。我认为创业本身是个混沌系统,参数太多、太复杂,变动关系很敏感,根本无法精确计算。所以如果一个人看完商业计划书就能立刻判断这个项目可不可以投资,那我猜他不是骗人,就是他的大脑能调用的计算参数十分有限,计算模型过于简单。但话又说回来,简单的计算模型结果未必是错的。这里面涉及到的是一个你相信什么的价值判断。于我而言,我相信的是尽可能多地去掌握到相关的参数,并尽可能地模拟出符合实际的思考模型,然后得出的可能也只是一个概率,然后能够说服自己相信大概率的情况是什么。至于那些不能计算的部分,我们通常把它叫做“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