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经济为什么下行
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在于实行市场经济,也就是改革开放,从四个方面解放了生产力,首先,解放农村,农业经济向制造业转型,大幅提高生产力;第二,解放工业,初步积累了制造业基础;第三,拉动出口,借助我国的成本资源优势(人力、物力等),进入全球产业链分工;第四,投资拉动,高投资拉动保持GDP增速。
那现在为什么不行了呢?
一. 中国的环境承载力已经逼近极限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报告》指出: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有主要地位,为总消费量的68%,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0%。仅2014年就消耗掉42.6亿吨煤,占全球煤炭消耗总量的50.3%。穹顶之下,资源依赖性经济已经使中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二. 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正面临挑战
中国制造业成本快速上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在过去五年中,年均上涨10%。波士顿咨询公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是96,中美差距已经极大缩小,相比较而言,墨西哥、泰国、印度、印尼的成本都要低于中国。
三. 产能过剩严重
由于地方GDP主义的驱动,中国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周期。无论是属于高耗能的电解铝、钢铁制造,还是新兴产业的光伏太阳能和风电,以及造船和钢铁业中高端产品的硅钢,均被业界公认为“产能过剩”,已构成中国经济“核威胁”。
四. 外贸出口风光不再
2015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值11.5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
五. 投资刺激带来金融风险
M2:广义货币(Broad money),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M2/GDP是常用的衡量金融深化的指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越高,说明经济运转效率越低。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中国一块钱的货币供应,只撬动了五毛钱的GDP;而美国,一美元拉动最少1.5美元的GDP。
2新常态下,有些行业已经出局
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从根本上来讲,是经济结构的问题,而非仅仅是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现象。
财政部长楼继伟说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今后5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中国经济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更多依靠消费拉动,结构的优化升级,预示着经济发展前景将更加稳定。但,结构的调整,也必将预示着一些产业的衰败。
周小川:“我们要支持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我们知道有一些传统行业可能会出很大的麻烦和难题。一方面,我们要鼓励一些新兴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的创业企业、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允许这些行业平稳地做一些自身的调整,有一些行业甚至要从市场上退出。”
小贴士 新VS 旧
“旧常态”支柱行业:基建、制造、出口贸易、房地产等。
“新常态”支柱行业:以互联网、高科技为代表,小微创新型企业等。
一切的信号都表示: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资本要转移了。自贸区的设立、垄断性行业民营化等迹象也表明政府正大力简政放权,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So,我们接下来该关注什么产业呢?
其实...政策的指向非常清楚: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政府及全社会要大力培育7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形成:
经济下行以来,需求侧刺激效果甚微,供给侧的改革势在必行。企业层面,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是最为关键的4个“歼灭战”。而企业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帮助解决以上问题。
互联网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个时代。它改变的不仅是信息的流向和维度,还有人与物的关系,以及信息转化成实操的能力。中小企业如何利用平台和大数据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是企业要学习及适应新时代环境的重要课题。
3中国市场不缺钱,基金时代即将到来
在企业纷纷缩招减员的当下,资本寒冬真的来了吗?陈玮说,中国市场不缺钱,经济在富裕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这时候解决问题最恰到好处。
央行近日发布的“2015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7.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7%;狭义货币(M1)余额38.76万亿元,同比增长15.7%。中国M2总量已经超过美国,而GDP却不到美国的一半,也没有对消费和投资形成有效提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已经不可能基于存款、贷款驱动M2高速增长的模式,现有的广义货币总量增速还会进一步放缓,而现有存量部分会转换成多种金融资本。
30年前,只要胆子大、能吃苦就能赚钱。
20年前,能捕捉到机会就有可能成功。
10年前,需要竞争才可以走到今天。
今天......中小企业如何在经济转型的浪潮下持续发展?
一. 把握经济转型新机遇,实施模式升级。
二. 拥抱PE基金,迎接股权新时代
中国资本市场才刚刚起步,中国私募基金无论是单只基金管理规模,还是管理人平均管理规模,都与美国等成熟市场存在很大差距。这也意味着中国资本化空间巨大。
“新常态”下,无论经济转型、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或是创新创业都离不开私募基金的支持与参与。
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扩容和做市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新三板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最具活力的市场。
Private Equity(简称“PE”)在中国通常称为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按投资阶段分为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并购基金(buyout/buyin fund)、Pre-IPO资本(如bridge finance),以及其他如上市后私募投资(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即PIPE)等。
陈玮断言,中国即将迎来基金时代,基金的本质是跨企业调配资源的高效PLAYER,优点在于利用其前瞻性和专业性帮助中小企业优化配置资源,促进并购整合、帮助传统产业升级。
美国是基金主导的金融体系,其银行存款规模11万亿美元,其中私募基金占61%;而中国银行存款规模135万亿(约20.8万亿美元),基金却只占4%,96%为银行存款。高储蓄率是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而随着经济发展转向更多以消费拉动,实现内生型增长,百万亿元存款实际上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也是宝贵的金融资源。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也使得老百姓越来越敢于将钱放在其他的篮子里,盘活好这个巨大存量,是中国经济未来棋局的重要一步。
本文根据陈玮在中国企业家(上海)高峰论坛暨2015复旦大学EMBA同学年会上的主题演讲整理。陈玮,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复旦大学EMBA及总裁班授课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