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小时候崇拜科学,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
记得考大学时报的志愿全是高精尖科技,什么光学、核物理、航空发动机等等,最终如愿以偿考入浙江大学之中国排名第一的光学仪器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军工企业和航天科研部门,参与了一系列尖端科技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科学研究,这一切似乎正在按小时候的理想轨迹迈进。
然而世间之大,诱惑多多,那个年代正好是改革开放初期,全民经商重赚钱轻知识,是造原子弹的不如买茶叶蛋的时代,一时间自己也迷失了方向。凡夫俗子的我,也没有经受住考验,忘记了小时候的志向,忘记了当科学家的梦想,随波逐流转入经济领域。
为了能理论指导实践(哈哈,理工男思维),先回学校管理学院读了技术经济专业的研究生,期间主要参与的研究方向是“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生论文题目是“技术创新项目的选择和决策”……这不就是自己现在正在干的创业投资吗?这也许就是缘分,尽管中国的创业投资从1999年才开始,但命运却让我在十年前做好了准备。
阴差阳错的转型选择,却成就了自己后来的精彩人生。研究生毕业后,干过企业当过老总,经营过实业,从事过证券和并购投资,也赶上了中国创业投资的浪潮,1999年加盟深圳创新投资集团,从投资部长至集团副总裁,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创业投资人生。
创新投资集团的工作经历,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业务能力,投资了一些经典案例,更重要的是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尤其是良师益友、时任公司总裁的陈玮先生,由此才有了我们的谛诺之约,才有了今天的东方富海。
公元2006年,
谛诺山下,雁栖湖边的一个酒吧,
几个小伙伴,喝着啤酒,看着世界杯,
勾画着自己的创业投资人生之旅,
从那天起,大家有了自己的梦想——东方富海。
从那时候开始,创业投资成为了我们新的人生理想!
我,有幸成为这一伟大梦想的策划者、实施者、见证者之一。对我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之前的人生轨迹都是如何能在一个更好的单位,把工作干的更加出色,而这次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斗转星移,光阴如梭,转眼之间东方富海已经十岁!十年来我们奋斗的景象清晰的历历在目。
公司刚起步时,还没有募集到基金、没有钱,但初期创业的小伙伴们还是自绝后路,毅然决然的走到一起。凭借陈玮董事长借来的钱开始起步投资,无知者无畏,这句话看来很贴切,其实表象背后是大家的信念和信心。开始似乎是懵懂无知,不知风险的闯入战场的战士,投资中夹杂了投机、赌博心态,致使我们几乎快要丧命于战场……还好,我们侥幸活了下来。
第一次募资时,我们自信的展示给投资人的整齐团队,让人感觉这不是一个创业的公司,而是一个久经沙场的战斗队伍,一出手就非同凡响,投资人给了我们团队高度的信任和期望,我们募集到了被媒体誉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私募创投基金航母”,9亿人民币的东方富海创投基金于2007年11月在深圳落地成立,9个合伙人,9亿人民币,中国的吉祥数9为大。
第一份合伙协议的起草,凝聚着当时每个团队成员的心血,大家一边学习理解新颁布的合伙法,比照合伙法的内容起草我们的第一份合伙协议,一边与投资人交涉合同条款,团队成员几乎是通宵达旦奋战了五六天,行政人员也是陪同作战,端茶倒水提供茶点,终于完成了堪称完美的一份合伙协议。
天有不测风云,在基金顺利启动的第二年,正当我们信心满满的开展业务的时候,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基金的LP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无力履行后续的出资义务,基金的规模从9亿直降至3.2亿。屋漏逢雨来,IPO也被暂停了,PE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寒冬来了,但也没有压垮我们富海人,不领工资也要把基金干好,这种精神让我们挺过了寒冬。好样的,创业的小伙伴!这就是富海精神、富海文化!
不经风浪,难见彩虹。东方富海成立十年,经历了风风雨雨,有面对各种困境时的艰辛,也有顺风顺水时的张狂,但更多的是练就了东方富海的成熟和冷静,开辟了适合自己的航线,创造了七条军规,总结了魔鬼在于细节的987654321尽调原则等等属于东方富海特色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逻辑,精心策划和打造了“投资专业化和服务平台化”的双轮驱动战略。在全球一体化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东方富海有机会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十年了,东方富海从一个三人公司起步,如今已是一个成员超百人和基金规模超百亿的大家庭,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我们自当珍惜来自不易的成果。
“做一个我们的孩子的孩子都能看到的企业”,昭示了我们富海人欲做百年老店的信念,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梦想……
东方富海,缘聚同道;雁栖湖畔,谛诺之约;合伙企业,创投兴邦;专业为谋,诚信惟尊;履约理财,追求至善;长青基业,潮涨帆起;理想彼岸,快乐航程;未来梦想,东方富海。
梦起于东方富海,圆于东方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