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十年:2007-2016
清晨5点,背包出发,7点起飞,9点落地。被企业从机场直接拉进位于远郊开发区的办公室……一路翻着新领的记事本,前6页,每页分别只写一个字:人、财、物、产、供、销……默默盘算关于这六个方面应该问哪些具体问题,心里恨恨的想,这么多年的大机构了,怎么也不给个《小白员工初次单独看项目问题清单》呢?
饭多吃,酒少喝。因为…
清晨5点,背包出发,7点起飞,9点落地。匆匆赶往某论坛。坐在舞台台口靠过道的位置,准备围堵刚完成发言的嘉宾,交换名片,“你好,我是…很高兴认识你,换个名片,我们下来再交流请教”。
饭多吃,酒少喝。因为…
因为,
夜里11点,开始做当天所有的会议纪要…夜里11点,开始给今天收集回来的名片逐个发邮件…
夜里11点,开始写今天的“券商报告汇总”…
夜里11点,开始做某项目的财务现金流分析,建立“common sheet”……
“怎么找项目?”入行时Mentor画了张图:朋友,同学,券商,行业协会,FA, cold call,高速路牌……
“怎么尽调?”“嘴要甜,腿要快,手要勤,不要怯”。
“有啥培训没?”“参加决策会比什么培训都有用”。
“看团队,怎么看啊?”“呃,多看”。
(这种小白的问答,今天还在不断重复,只是从当时的问者,变成了现在的答者。当年的答者不翻白眼,我也不,一样厚道,一样真诚。)
某天,“行业聚焦,你选个方向吧,医疗如何?”Mentor问我。我四下看看,各个细分领域高手云集,只有这个领域令人望而生畏,有空缺。“医疗吧,学呗。” 由于别的山头挤不上去,结果闯回(咦,为什么用“回”)了医疗圈,做投资。
医疗,命。
父母都是医生,我是个中西医结合的产物,从小守着两个大夫,中西医一套组合疗法,还经常创新嘞,搞得想装病不上学基本没戏。有个姐,学了医,由于父母管的严,小时候没见过父母收红包,结果长大了自己也不会收,也不会送,再后来改了行,从了政。我坚决不学医,听姐说医学院每次期末考试都得疯几个,而且男生疯的多(当时学医疯,现在从医死,医生挺苦的,算是闲话,还是忍不住说说)。后来,误打误撞进了卫生部,后来出国,再回国,进了VC行,以为这就是金融了,结果行业聚焦,归了医疗。所以说,医疗投资,命。
一晃,10年。 记得入行第一天,在当时公司的老大的办公室里单聊。原话忘了,大意是想了解我的风格,我说“我是偏谨慎的,做事比较慎重”。老大吸了口烟说,要懂得适度提高风险阙值。这句话,我琢磨了10年,从阙字怎么写开始……
陈玮总说,我们准备开工作会,欢迎你来参加,了解东方富海。还没入职就让参加工作会?“这么私密的事儿多不好意思,我,太愿意去了!”会上,小明同学说,东方富海是一个可以把后背交给队友的团队。今年刚好是我入行10年,恰逢东方富海10周年司庆。人生都可以十年十年的过,但投资机构走过十年的少,特别是中国资本市场饿死人不眨眼。因此小莉说,东方富海,十年沟沟坎坎的过来了,“靠谱”。
据说牛叉点儿的金融老外,互相吹牛一般不屑于比拼资产规模收益率什么的,而是说,哥玩了10年了,20年了,30年了,哥还在!一句话,碾压一切风口的猪,退潮的裸。乔布斯说:“让我们的孩子成长在一个有牛逼产品的时代”。陈玮总说,“我们要打造一个让我们的孩子们能看到的企业”。我觉得这个提法挺牛,于是交了后背!
说说投资
01风口vs.坡
这几年,总说风口。风口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很玄妙,令人着迷。其实股权投资自己就是风口。根据中基协和科技部中国科学发展战略研究院的数字结合看,2006年VC管理基金312支,资金总额663亿人民币;到2016年9月,PE比重增加,备案超过1.7万家,管理总规模(实缴资本)近4万亿。管理规模十年间高速增长,自身成为巨大的风口。涉及到的人员应该以数十万计。从这个角度看,VC投资的从业者首先赌对了风口。这么多从业者,要是不四处找风口,老闲着也不是个事儿。我也带着队伍追过风口,比如移动医疗、精准医疗等等。我们刚说花一点时间研究,排在一大堆机构队伍里面等着陈述“我们能给企业带来哪些资源”,然后,标的公司估值“由于供不应求而无奈的提升,投不进去了”。没投进去,我检讨、遗憾,总结经验教训。结果没两天,又说资本寒冬了,这个那个的泡沫破了。实体经济总体上面临挑战和机遇暂时放在一边不谈,这一波又一波的寒冬说,泡沫破,有多少是创业者和投资人自己内心产生的阵阵寒流汇集而成呢?谁冷谁知道,各自冷不同。严肃点分析,与其找风口,不如说势,或者说是坡,这个坡道要够长。“风口说”其实也没错,但是要搞清楚,那是给创业者听的。如果我有小兄弟要创业,我肯定让他找风口。如果是做投资,还是静下心来,把坡选好,刮风下雨都不怕,多好。
郭德纲说,相声这行门槛在门里,门在山脚下。入行容易,穿个大褂有嘴就行,入了门以后发现,一步一个坎,坎坎都是代价。投资也有这个特点,把钱给出去,总比挣钱容易嘛。入行开始变得容易,但每一步的具体工作,都非常有讲究。
02敬畏心
入行第一年的时候,跟一个营销专家逗贫,他说“我60多岁了,这个产业几个巨头的发展历程我都参与过,还有更多的问题搞不懂,没方案。怎么你们搞投资的悄么声儿的成专家了,指导产业发展方向了?你们手上有大钱,是募来的,不是赚来的。行业认识不深刻就下注,犹如流氓会武术啊……”我说,“老兄,我本来风险阙值就低,你别吓我…”
想深了,这是个应该推而广之的认识:没有敬畏心,钱打水漂事小,被行业抛弃事大。没有敬畏心,说相声会被观众抛弃,做企业会被客户抛弃,做投资会被LP抛弃,你对经营婚姻、对老婆不敬畏试试,一准儿被抛弃。我常自我拷问,企业一单一单的争,客户一个一个的磕,酒也要一杯一杯的喝,怎么做投资的,就要好几倍好几倍的赚?投资者,凭什么?
后来自己管过一个基金,把这个敬畏心有推到了极致。为了让团队都有这个敬畏心,曾经跟合伙人商量,把一个项目的“标的金额”提取现金放会议桌上,对团队讲,说“兄弟们,你们写几页PPT,谈投资,谈战略,谈所有的风险都有应对措施,你们知道这些钱放在一起长什么样吗?”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这么多年,只会干投资,这行干不好,被行业淘汰了,出局了,怎么跟老外哥们谈“哥还在”?不敬畏,必被抛弃。
前面讲到风险阙值,我自己属于初始值比较低的因此带着敬畏心入行,这么多年,开始的时候还是有点儿获益,还没有打水漂的项目。但时间久了有个问题,就是哪个项目都有毛病,如果“敬畏心”过重,就什么都投不了。这就是之前那个“适度提高风险阙值”的问题。这个平衡的拿捏,再跑十年吧。当然不同特点的人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应该适度降低。
03自信心: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过于敬畏,不敢碰,畏手畏脚也不行。N年以前看心脏支架。研究的起点特别低。心内科主任一个一个的去认识,厂商一个一个拜访,产品解剖开一层一层分析,医保政策一个省一个省摸排。一番功课完毕后,眼中的纸老虎基本上都退场了,剩下了本质和行业结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最近几年这句话常说,熟悉我的人应该都知道。说到底还是实践出真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思。学习态度、方法论和自信心,能帮助VC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没有学习能力的心内科医生,想做冷冻球囊消融设备的投资决策,也是枉然。
我特别强调一手资料的重要性。一手资料有价值,系统性的获取一手资料的方法更有价值,这是GP的真本领。同时,一手资料有实时效果,常用常新,因为市场变化快。多维度的,一手的获取信息,直接碰撞交流后会发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你以为你以为的是你以为的”?这种勇敢和自信,跟前面讲的敬畏心,貌似矛盾,实则统一。阴阳结合,滋味酸爽,君可尝试。
朋友圈里传过一个图,列举投资/创业失败的几大坑,其中一个是“问错人”。别人问我怎么解决,我说“多问几家”。VC有很多时间是“定向”要花在打听上的,名曰“访谈”。GP必须把访谈做透,打听清楚,事儿没打听清楚,还“问错人”,LP会不高兴的。因此我们有个访谈目录,每个项目来的时候负责人尽可能把这个目录填满,包括目标企业内部的,上下游的,行业协会,券商分析师,竞争对手,行业专家等等。把打听的工作做好,是GP的本分。
04我眼中的医疗健康投资
医疗问题的难度系数的确非常高,美国总统竞选,医疗也是必答题,答对了当总统,答得不对,也无所谓,等换届呗。选民心里有数“只要不更差就好”,每次竞选者都会给出一个better solution。总不会更差,因而循序渐进。
在谈到中国医疗投资这个话题,脑子里总会模模糊糊浮现出一个怪球,芯儿是实心铅球,向外一层一层的有包裹层,越往外密度越小,年代越短,质地越松。中国的这个“球”有60年的计划经济的束缚,拥有技术最领先的全球视野,有普惠大众的民生属性,面对病谱改变的新生疾病的趋势,Payer结构不完善带来的穿底风险(就是没钱的意思)……作为VC,选择了医疗这个坡,这个坡的画像在我眼里,就是这个球。有了这个认识,就不难解释“移动医疗移不动”的现象了,芯儿是个实心的嘛。移动医疗貌似解决了表层的土,能赚到一点钱,然而土壤不肥沃,不容易长出长久的果子。所以体制这一块,是不是投资机遇呢?我认为是, 而且是大机遇。国企改制是一波,成就了很多大型PE机构。医疗从计划经济转型,是估计也一波,同时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全面进化,所以是个大坡。这是在中国做医疗投资投资的最有魅力的地方,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的独特历史机遇。
面对这个历史机遇,盯着这个球面看,着眼点数不胜数,而我认为医保控费是核心问题,重中之重,迫在眉睫。一切进化都是被动的,过去多年的改良尝试,都不如现在“没钱”引发的需求更直接。我们现有的医疗产品和服务,不能解决临床的需求吗?我认为都可以解决,产品和服务是够用的,问题是怎么低成本的配置下去。带着这个逻辑,我们先后投了两间公司,一个卖药,一个卖器械,都是帮助实现用更好的价格获得临床认可的产品。读到这里的人,应该不会再问什么电不电商,转化率,证不证的事儿。这两个团队可以把好的产品卖得便宜些,让Payer少付钱。两家公司的名字刚好形成一个有趣的组词,我称之为“宝贝计划”。基层医疗水平提升,3000亿的处方药院外市场,希望宝贝计划能抓住这个坡,一定程度上对这个“球”的没钱的这个核心问题,做点贡献。控费是个大事儿。帮国家省钱,想想都觉得挺高级的,如果现在就开始努力,“应该也不会更差了吧”。
另外,中国的制药工业差不多每十年一个周期,上一个十年从2006-2016,完成了整体GMP升级。下一阶段的发展,伴随着监管部门系列的政策出台,可以看到CRO, CMO, CSO的行业进一步的分工。这些产业升级,行业整合,进一步精细化行业分工,是中国药品工业发展的到这个阶段给出的历史机遇,也是其他国家不会有的投资机会。
我还特别关注基层医疗,以低成本的方式让现有的医生有药品,有器械,有解决方案。这里包括了数据收集、挖掘、应用。20万元一次的质子治疗是伟大的,赤脚医生在那么落后的经济条件下消灭脊髓灰质炎,同样是伟大的。这两个方向,都能为投资人带来可观的回报。广阔市场里有产品和服务价值投资吗?肯定有。3块钱的可乐,6块钱的王老吉,9块钱的老干妈,现在还投的进去吗?贵的嘞!当然基层医疗不意味着拿破产品瞎对付,别忘了,不敬畏就出局。怎么玩儿呢?套路可以参考田忌赛马。以上,都是医疗投资领域,中国市场给的独有的投资机会。
另一方面,和全世界医疗投资的视角都一样,就是临床级别的诊断和治疗的产品。中国人口多,中国医生有全世界有最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临床即市场。在临床级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投资机会,无外乎包括以下几方面,比如病谱、肿瘤、基因突变形成的老病、新病,新技术带来的临床应用的改善,国产化,等等。一些论坛的标准问题是:医疗领域里哪些细分领域是下一个风口。我说,哪哪都是……不是开玩笑,中国市场太大,即便是现在的上市公司,面对中国这个市场规模,都还算是“小公司”。还说心脏支架吧,10年前国产化率20%,现在是倒二八,国产化占80%,但依然有各种临床问题,依然有病人病程管理问题等等。医疗之所谓被看作是巨大的坡,是因为每个细分里面,放在中国市场上,都会带来很大绝对值的收获。东方富海以前投的一个药企,面对那么窄的细分市场,仍然可以做到巨大的利润,并保持成长性,同样给东方富海带来可观的回报。
面对健康生活这种主题,也孕育大量的机会。比如减脂塑型,别人当互联网看,研究获客成本,电商转化;我拿来当医疗看,医疗健康是不谈转化率的,我们看“疗效”。
下一个十年:追求卓越
“脑子里有两个小人,A说该起床了,B说再睡会。打了几年终于不打了,因为B把A打死了。”人的内心总会有两方在打架,看最终谁赢。弗洛伊德说人是由三个人格组成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动物属性,超我是社会属性,自我是这两者之间的和事佬,来回调和,而本我和自我孰好孰坏都不必然。按照起床那个例子看,A就是超我,B就是本我,那个看打架的“我”就是自我。当A和B不打了,自我不用疲于调和了,人就happy,否则就纠结。最终,无论这二者谁打赢了谁,纠结终止,这个自我或者变成一个愉快的闻鸡起舞者,或者变成一个愉快的懒猪,但都happy。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打架的内容不局限于起床,包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包括投资决策。都知道炒股要低买高卖,实操时就是做不到;谁都知道企业要赚钱,但就是有很多创业者非要讲“先赔后赚”,结果不言而喻。你成为的那个人,是内心占优势的那个人格,而未必是“理性状态下”决定做的那个人格。这也是为什么“人常常不按照自己懂的道理去做事”。成功的人生,要把这两个人格管理好,让“理性的善”发挥作用,持之以恒,最终成就完美人生。拥有这样的人格,加上六分努力,三分运气,再加上一分贵人相助,成就一个伟大的公司,伟大的组织,伟大的产品,才是有可能的。反过来,出于各种原因,长期利益换成眼前利益,即期获得了好处,让“小成就”的人格得势,最终也就会与卓越、伟大失之交臂。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但迎接大胜需要一个个的小胜来养活,养活的过程中又不能让大胜的人格泯灭。矛盾在于此,坚持的难点在于此,不忘初心的所谓初心,也在于此。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君子,要好好的呵护,别让他夭折。作为医疗投资人,更需要管理好这两个人格:心存美好,理性思考。一旦这个价值观定下来了,坚持下去,无论是创业融资还是基金募集,用这个价值观,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东方富海讲,宁做一旦爱上就离不开的特点鲜明的榴莲,不做人人都喜欢但毫无特色的香蕉,也是这个道理。
时常会思考投资者与创业者彼此对对方的意义和价值。有人强调投后管理(但凭心而论,真正赚钱的往往是不太管的),也有人说投资者擅长资本运作。这些都是投资者的本分、技能,各有擅长。还应该有点儿什么呢?我想,可能是和企业家在前行的道路上,相互保护好对方内心深处的那个君子,一路前行,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美好的灵魂保持温暖,不会干涸。
乌托邦一点想想,“让理性的善良为所欲为”,那这个世界得美好得一塌糊涂啊!投资人好像禁谈情怀,前段时间圈内还引发了对情怀的讨论。我觉得情怀是个特别重要的东西,但实现它需要有硬实力的。不是情怀出了问题,而是顺序搞错了,应该先展示实力再展示情怀。否则,实力不够,情怀来凑,失败了就反过来说情怀不对,未免有失公道。
某天,陈玮总说,要考虑如何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医疗投资的GP。优秀、卓越、伟大,这些词飘荡了多年,终于又回到了我的世界。
让理性的善良为所欲为。我说说分工:企业家负责理性(能力),负责善良(价值观),负责为(执行力)所欲为(战略);伟大的投资人,负责“让”。这个“让”是品牌、能力和实力的体现,是个优秀GP的核心能力。GP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把这个“让”做好,至少可以做到优秀了。
在东方富海十年的时候,有幸结缘,谢谢给我机会上场。心在远方,路在脚下,既然交了后背,就义无反顾。
——写在东方富海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