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富海匡晓明:未来有没有一种可能,企业上市了但机构不赚钱了
发布时间:2018-03-15   信息来源:广证恒生

【广证恒生极客说】系列人物对话有幸请到国内PE巨头东方富海的合伙人、研究部总经理匡晓明先生,匡总曾是深圳创新投集团创立期筹备组成员,2014年加入东方富海,负责研究、投资分析、项目策划工作。

十年而立,从2007年创立之初率先提出“5+2”基金模式,到2013年转型专业化基金;从最初管理基金3亿元到迄今管理超过179亿元;从以投资业务起步到实行基金管理与资本运营双轮驱动;专业化战略定位如何让东方富海迅速成长为手持利器、穿越牛熊的猎手?专业化战略如何深入到基金、团队、流程各方各面?什么样的企业是东方富海心中的理想型?2018年IPO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假设IPO不赚钱了,东方富海该何去何从?一文与您分享东方富海如何在投资上做减法,在能力上做加法。

基金专业化,主动做减法

东方富海的专业化转向在匡晓明的眼中看来势在必行,从多元的综合基金到极致的专业化基金,是东方富海2013年主动寻求的战略转变,也是一个必须做出的选择。

成立后的五年,东方富海一直以综合型基金的方式运作,投资行业多元,发现好项目都会出手。而2011年,东方富海所投标的部分光伏企业遭遇了黑天鹅事件,对光伏行业没有专注而深刻的理解是其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此后类似情况再次出现,因为对互联网教育的理解出现问题,项目投委会以一票之差未能过会,与沪江网失之交臂。

 

东方富海发现随着业务的进展,这种“失之交臂”的情况会越来越多,看不明白跨行业投资,也就没办法做决策,更没法做投后管理,它开始全面审视综合基金策略。综合化而非专业化投资的试错成本太高,一些管理人按捺不住,冲动地投了一些自身不了解的领域,最后往往是教训多过经验,交了很多学费。

 

更重要的是,资金属性决定了投资属性。募资整体环境经历变化,个人LP逐渐离场或转型GP,机构化的趋势愈发明显,而机构投资人往往是带有明显偏好,没有特定方向的基金募资难度大大加大。而那些专业化基金走上正轨跑出持续业绩后,更容易吸引同一方向的机构投资者。

 

要想不再犯之前的错,只能走专业化道路,赚看得懂的钱,在投资上做减法,在能力上做加法。

结合团队擅长领域,经过一番选择,东方富海最终放弃了不擅长的农业等领域,最终选择了与之“基因”相匹配的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健康医疗以及文化消费的五大成长性突出且具有政策预期的“4+1”行业方向,建立分别投向五个行业的五类专业化基金,独树一帜地推行专业化基金。

随着基金专业化的转型,东方富海也构建了专业化投资决策流程,投资决策逐步下沉,“让听见炮声的人做决策”,专业基金团队拥有更大的自主决策权,投资决策委员会构成也更多地纳入对垂直行业有深刻理解的专业基金合伙人,同时也相应的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谁的孩子谁抱”,通俗易懂的话背后,是东方富海力主变革的深层逻辑。转型后,东方富海专业基金更加自主灵活,更加垂直专业,更加用心尽责,相应的回报也是显而易见。

匡晓明坦言,东方富海以前经历的教训很深刻,一些后来发现做得不好的项目,复盘后发现,原因是当时想抢速度,流程没走完,问题未被发现。怕投错也怕错过,市场有些观点是好的项目靠抢,而东方富海则反对跟风,上会前必须走完必备流程。

如何防范那些以“项目特急、特别抢手”为理由的上会出现呢?东方富海意识到必须在制度设计下功夫,确保“程序正义”,在项目尽调完毕后,新增投资决策初审会这一环节,对项目准备的文件和流程进行形式审核,所有文件齐全后方可上会。

自2013年起的专业化转型成效如何?匡晓明提到专业化战略对业绩的成效有待更长时间的检验。东方富海最早一支专业化基金成立于2014年,尽管势头都不错,但3年时间还不足以下定论。可以肯定的是,专业化带来的投资能力大幅上升,在行业内有了口碑和影响力后,拿项目的能力和议价的能力都显著增强,以往东方富海不轻易对一个企业进行连续投资,专业化带来的对行业与企业的极致专注与深入理解,使得现在能做到连续投资。同时,专业化带来的投资人对其专业度的认可提升显而易见,这使得后续基金的募集与出资更为顺畅。

专业化战略转型为东方富海赢得了重大发展机遇,东方富海2017年总结中如是回顾,“自2013年基金专业化转型以来,公司各个专业基金发展迅速,从募资规模到投资规模再到团队规模,东方富海都在逐步做大和充盈,更重要的是各个基金都已形成自己独特、完整的投资逻辑。从各个基金的情况汇报来看,东方富海‘基金专业化、服务平台化’的模式布局已逐步到了厚积薄发的阶段。”

 

在专业化战略下,秉承资金与周期匹配的理念,东方富海确定了“只拿市场化的长钱”原则—— 期限为5年以上,原则上不受规模、地域与投向限制,市场化导向资金。除开市场化与期限长,东方富海也十分关注LP的持续投资能力,“如果我们尽全力去开发一家机构,机构投资金额不大,投完马上‘断供’,那么开发这家机构的性价比就不高。但如果该机构有长线投资的能力与耐性,需要持续投资,将受到我们欢迎。”


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

投资就是投人。在东方富海看来,一家企业的做大做强的关键点还是团队。当被问到心目中理想的企业家画像时,匡晓明顿了顿,引用了公司创始人陈玮先生总结归纳的三个特点——大气、执着、爱面子。第一是大气,胸怀多大决定了事业能做多大,企业家应当气度宽广,不能短视小气,要像华为一样愿意出让股份给到自家核心管理团队。第二是执着,集中精力干某一件事做到极致,不能东一锤西一棒子,屡屡分心很难有长远发展。第三则是爱面子,企业家要脸皮薄一点,珍惜自己的羽毛,维护自己的声誉,做决策时要担负起做老板的责任。

现在有很多企业的团队是拼凑的,看着简历非常棒,实则非常牛逼的人在一块不一定能够做成好事。创业是一个人和一群人的努力,需要每个正确的人在正确的位置,明白每个人的优缺点,有所互补,东方富海认为唐僧型团队最值得投资:唐僧作为领导,坚定信念,再苦再难也要取经;有个孙悟空,本事很大,攻克难关;以及一个沙僧,师傅说的都是对的,听从指挥、执行有力;还有一个猪八戒幽默喜感,在团队内调节气氛,虽然有缺点但有想法放在台面上说,不在背后搞小动作。这类团队经得住考验,虽然历经九九八十一磨难,但最后修成了正果。

东方富海对创业团队的选择标准也被用于内部员工的选拔,稳定专业的团队是投资机构的一张王牌,东方富海的管理团队极为稳定,10年来高管近乎零流失, 25位高管平均从业年限10年,均出身“名门”,多年在一起合作共事,稳定默契。东方富海创始人陈玮先生也明确表示,选人会关注价值观是否与东方富海企业文化契合,偏向选拔大气、执着、爱面子的员工。

东方富海团队的高稳定性离不开其先进的团队管理与激励机制。它对团队的激励并未像大多数机构一样重点放在投成奖,而是以退出作为奖励时点。激励体现在三个层级,第一层是项目退出时,项目团队内部根据角色来分配项目奖金,而分配机制早在投资时已经设计完成;第二层是基金退出时,等到整个基金有了回报后进行奖励;第三层则是公司激励时,公司将为核心团队分配股权,分红时还会进一步分配。东方富海看重的是中长期的投资,且愿意与团队分享财富,因此建立了中长期的奖励机制与之相适应。

 

服务平台化,帮忙帮忙再帮忙

在东方富海的官网上列出的东方富海的十条投资逻辑之一是 “基金专业化、服务平台化”,基金专业化深化过程中,与之伴随的是对于服务平台化的摸索。自2012年提出理念——“宁做榴莲,不做香蕉,打造以PE投资驱动的服务于中小型创业企业的平台”后,东方富海采取合纵连横的战术,陆续与专业机构合作搭建了五大增值服务平台,完成平台体系的基本构建。

针对企业财务规范的痛点,东方富海参股厦门天健会计咨询公司,为东方富海被投资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及内控咨询等服务。广证恒生数据显示在2016年至2017年2月12日期间IPO被否的企业中,超过半数是因为财务与会计问题被否掉。东方富海发现,财务规范性问题虽然重要,但很容易被早期企业所忽视,“其实企业对财务问题并非有意隐瞒,可能考虑更多的是生存问题,对财务问题不一定重视,而且规范财务将付出较多成本”。而通过天健咨询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规避后续IPO之时潜在的财务隐患,很受企业欢迎。
 

为提升被投企业的战略与财务管理能力,东方富海与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联合成立培训平台——“ OFC 企业战略与财务管理 1+1 提升班”。CEO与CFO的共同参加学习,让CEO理解财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将企业战略与财务管理相结合;让CFO将财务管理贯穿到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与商业模式的匹配中去。目前已经办到第二期,学员增加一倍,通过培训将被投的300家企业联系起来,互相成就,这其中产生了很多业务机会。

 

而为了帮助企业解决短期资金问题,东方富海也设立了富海融通保理公司,为被投企业及 LP 提供短期债权融资服务,用资金+资源、股权+债权的模式,提供独具特色的资金增值服务。随后与中欧国际商学院合作开设 OFC 财富管理价值提升总裁班,致力于为 LP 提供商业管理培训。

 

针对产业资源整合,东方富海与深圳国资委旗下的平台远致投资、央企金融机构信达建信共同出资成立并购平台——远致富海,帮助企业通过并购整合资源、做大做强。

 

 “帮忙帮忙再帮忙”是东方富海的投后管理理念,做创业企业的朋友和教练,只做帮忙的事情,不做越位的事。在匡晓明看来,没有人会比创业企业的老板更了解自身的管理。“我们以前有教训,有家企业我们觉得人家干得不好,所以我们出面干,结果我们干得还不如人家,所以我们在VC投资中的角色只是帮忙,但是很积极很主动地去帮忙。当然,并购投资又是另一码事了。”从“投资”开始帮助企业成长,从“开会”开始帮助企业规范,从“纳税”开始帮助企业守法,从“股改”开始帮助企业走向资本市场。

 

假如IPO不赚钱了,该何去何从

东方富海令人称道的一点在于它的高IRR回报。目前东方富海已有71个项目退出,根据广证恒生数据统计,东方富海投资后上市的40家企业平均 IRR 45%,已变现及持有股份市值总计120亿元。

如何把握退出的时机呢?匡晓明认为,退出是整个行业的一个痛点,项目退出的时机并不好把握的,基本上是能退的时候就得退,很少出现机构自己还能左右的,有一定的余地的但是余地很小。而比起项目的退出,基金的退出更值得关注,因为如果只算退出项目而不算整体,对投资人来讲是没有感受的。投资人感受到的不是有几个项目退出而是整个基金的退出,这才代表着机构水平的高低。

 

2017年一级市场退出环境面临巨大变化,IPO审核提速,新一届发审委到位后,审核团队形成机制、审核监察机制更加完善,审核趋严,企业面临过会考验。IPO过会率问题,这对于每一家公司来讲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在匡晓明看来,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投资是好几十年的长期生意,短期的IPO通过率有上下起伏,但不会达到特别离谱的状态,也不可能长期保持这个离谱的状态。投资机构更在意的是,IPO回报越来越低该怎么办,而不是通过率越来越低怎么办。

 

进一步思考,项目IPO之后,假设股权卖不掉该怎么办,这是东方富海以前从未遇到过的。在东方富海以前的概念里,一旦被投企业IPO,起码挣五倍或者十倍都不稀奇,而且不存在卖不掉的问题。未来有没有一种可能,企业上市后反而亏钱,亏钱还卖不掉的情况,这反而成为值得迫切思考的问题。

 

“我们一直认为,整个投资生意挣两个部分的钱,一个是企业成长的钱,第二是证券化的钱。以前更多考虑的是证券化的钱,只要证券化就能挣钱,企业能增长当然更好,但即使增长不好也有赚。现在发现,证券化的钱越来越少了,就逼着你寻找成长的钱。”伴随着IPO新常态,东方富海在投资策略上做了调整,整个投资阶段往两端移,一端在前,总体看平均投资金额在下降;一端在后,并购投资从无到有,也在快速增长。

 

匡晓明带领的东方富海研究部,时刻把视野瞄准国外同行,借他山之石,探索自身的发展之路。“观察世界级的私募公司的养成,他们具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没有哪一家机构会单纯开展一种业务,他们将会追求多业务均衡发展;二是很多机构既做股权投资也涉及债权投资,三是关注真实资产(不动产、资源类资产等),这三点对PE巨头的养成至关重要”。

 

匡晓明做了一个假设,“如果遇到国内市场环境变幻,比如IPO暂停,如果有VC、PE、并购、不动产等多业务并行,就能够做到任他风吹雨打,例如国内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机构在IPO暂停的情况下还有并购基金、夹层基金,倘若并购基金受阻则还有不动产投资,如果境内业务开展不顺则可以发展境外,多种业务并行,这使得它的抗风险能力强劲。”

 

对国外私募案例研究显然为其发展战略起到一定作用,2014年起,东方富海成立了并购基金,并购业务启航,2017年新设了不动产基金,夹层基金也正在筹备中。在匡晓明看来,这将给东方富海的投资者更多元化的选择,业务之间的联动关系增强,PE投资与并购之间、不动产与PE投资之间、股权投资与债权之间将擦出更多的火花。

 

十年,资本市场经历五轮牛熊市转换;十年,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表现如巴菲特所言跑赢对冲基金的基金组合;十年,东方富海从3亿元做到179亿元。资本圈的变化日新月异,却又有迹可循,2018年是东方富海第二个十年的起步之年,也是再创业之年,正如东方富海掌舵人陈玮先生的新年寄语,“新的十年才刚刚开始,新的十年才是决定中国PE格局的时代,也是中国PE发展最好的时机,让我们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让我们心态归零,重新创业,重新出发。

说明:以上文字根据新三板研究极客对话实录整理而成。经交流者许可刊登,旨在促进市场各方思想探讨,不涉及尚未公开的定增、融资与并购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