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VC/PE投资的退出之道
发布时间:2019-09-06   信息来源:东方富海

2019年8月28-30日,“2019全球创投峰会”在西安召开。

会上,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卓儒担任主持人,东方富海合伙人黄国强、唐兴资本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宫蒲玲、金茂投资合伙人黄勇、松禾资本合伙人袁宏伟、盈科资本合伙人周晓晨、天际资本创始合伙人张倩为讨论嘉宾,以“如何破解PE/VC投资的退出之道”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以下为讨论实录:

李卓儒:首先让各位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包括基金情况和投资方向。

 

宫蒲玲:我是唐兴资本的创始人宫蒲玲,今年年初创办了唐兴资本,是一家专注于创业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唐兴资本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投资方向聚焦于军民融合、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等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投资区域以陕西为主,辐射全国;投资阶段以成长期为主,兼顾一些早期和后期的项目。

 

目前,首支唐兴科创基金已募集到位资金5亿元,计划规模8亿元。我们管理团队由十年以上的相关行业经验人员构成,我本人也曾投出过一批不错的项目,其中有一批企业都在今天公布的龙门榜以及未来之星榜单中。我们非常有自信,在今后,用资本的力量持续助推陕西科技发展。

 

黄勇:金茂投资聚焦科技领域,主要围绕着新材料,装备制造,清洁技术以及集成电路相关的一些装备。我们的投资阶段重点还是在成长期,另外也包括一些早期项目。这次我们到西安来重点是要推动江苏和陕西的产业协同。江苏是制造业的大省,陕西创新的内容非常多,有机会可以合作。

 

黄国强:我是东方富海的黄国强,东方富海也算是一家老牌的创投主力军,目前为止我们管理了42支基金,在A股大概有40多家的上市公司。从整个公司来看,总体投资赛道聚焦整个泛科技领域,有超过420个项目,TMT行业的项目大概占据40-50%的投资。其他的包括医疗健康,节能环保,先进制造,文化消费也都是我们的投资方向。

我本人在东方富海里面主要是负责整个大的TMT板块的投资,包括板块里面的一些教育和文娱产业,也在做一些观察和投资。今年是我在东方富海的第十年,东方富海在科创领域大概投了100家企业,其中有很多家企业已经在国内上市,也有几家企业最高市值是100多亿,也有不少TO C和TO B领域的独角兽。

目前在整个TMT板块,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在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还有企业服务,甚至一些芯片相关的硬科技创新企业。我们在这些领域也有很多积累,所以我相信将来能够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合作,能够跟大家一起产生一些协同作用。谢谢!

 

袁宏伟:我是松禾资本的合伙人袁宏伟,松禾资本也是国内比较知名的一线机构之一,在科技投资领域已经有20多年的经验。目前共管理20多支基金,总的规模大概是160亿左右。我们投资的项目大约是300-400个,其中成功的从二级市场上可以退出,或者是说并购退出的,IPO退出的,大概是50多家,还有10多家在新三板挂牌。

 

松禾整个投资脉络就是聚焦在技术创新,聚焦在三个核心的领域: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命科学;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硬件;创新类的材料。这三个领域我们都分别有一支基金,分别有各自不同的团队管理。除了这几个领域之外,我们还有两个是做阶段的划分基金,一个是最早期的天使基金,另一个是注重投中后期的成长期基金。

 

时隔六年,看到西安的变化非常之大,既有文化底蕴,又融合了一些现代的元素。我非常喜欢西安,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多来西安。谢谢!

 

张倩:我是FutureX天际资本的创始人张倩。我们比较特别,有一些合作近10年的LP都是超过百亿美元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和高管们,所以我们一开始就非常具有科技或者说创新的基因,公司运作也是非常具有数字化的思维,非常开放,非常透明。从2018年初创立至今,我们的投资额已经超3亿美元,其中占比比较大的是金山云和字节跳动这两家公司。

 

为什么这次来西安?因为近半年来我们正在筹备新的人民币平台,规模在50亿人民币,重点聚焦硬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领域。我们第一期的子基金会重点布局科技振兴背景下的国产化机会,包括华为产业链的国产替代,而西安正是华为在全世界的第二大研发基地,所以此行想多看一下西安的企业,同时也探索未来和西安能有更加紧密的合作。

 

周晓晨:我是来自盈科资本的周晓晨,盈科资本目前累计管理规模在300亿左右,累计投了近200个项目。我们的定位是希望成为机构投资者最佳的资产管理人。目前盈科主要两大投资方向:一个是投PRE-IPO项目,我们整体投资项目周期都比较靠后;另一个是生物医药,生物医药是盈科资本这几年非常重点布局的产业。其他方向也着重关注,包括环保、新能源、科创类、消费升级、军民融合等。

 

VC/PE识别优质早期项目:

契合政策,聚焦技术

李卓儒:从投资者的角度,怎样识别一个优质的早期项目,以及这几年比较有潜力的产业是什么?

 

袁宏伟:首先,一定要符合国家在未来十年之内的产业需求和政策鼓励的方向。这就需要我们站在产业方向上,对未来的风口有一个逻辑判断。需要从国产替代,或者自主创新,或者是解决对境外产品的依赖等方面出发,进行稍微宏观或者中观的判断。

 

其次,领域里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出于长期阶段的考虑,在选择时不会局限在某个具体的产品上,或者某个产业链一个相对窄的领域去投资,一定要在一个通用的(如果是这个技术创新可以实现的话,就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方向上去做布局。只有平台型的技术创新,成功的概率才可能会更高一些,因为它占据了技术的源头,它是一个通用的技术。

 

这些逻辑是我们一直在遵守的,也考虑从已有积累的领域做投资项目的主动筛选。

 

黄勇:我们长期在做一些科技类项目的投资,关注一些前沿的行业和产业。早期的项目有一个特点,需要投资机构提供方方面面的资源,特别是创业团队来自全球领先的企业,技术上可能比较领先,但是缺政府方面的资源,缺市场方面的资源。目前,我们在比较熟悉新能源的装备、集成电路、半导体的装备和材料,可以给所投企业持续赋能。

 

首先,我们判断早期的项目主要关注它是不是面向国家的未来重大需求,是不是面向未来经济的主战场,天花板的情况怎么样?其次,有没有核心技术,持续技术创新能力怎样。如果有从0到1这样的开创性技术,对投资人而言至关重要。因为,投早期如果有持续的创新,而且面向市场的空间很大,团队非常稳定,将来在中间过程的退出机会也比较多。

 

科创企业投资三要素:团队、技术、行业

李卓儒:相对比较传统的投资,产业投资的评估上有没有比较特殊的地方?

 

宫蒲玲:与传统投资相比,我认为产业投资尤其是科创企业的产业投资拥有如下几大特点:第一,产业投资是一个伴随企业成长的投资过程,资金投入周期性较长,企业在发展早期的研发阶段是需要一段较长的投入过程;第二,产业投资更需要投资人具有前瞻性,能敏锐的洞察到企业适应变化的能力,判断企业的核心技术是否具有绝对竞争力,企业是否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第三,产业投资需要投资人的资源整合能力,有不断的资源、资金对接给企业,帮助企业衔接产业各界的力量;第四,产业投资需要情怀和温度,需要投资人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投资人与企业互相取长补短,用开放、包容的心态陪伴企业走过艰难的过程。

 

这四点是我个人在这方面一点不成熟的体会,谢谢!

 

李卓儒:应该怎样说服创始人接受技术之外的公司成功要素?

 

宫蒲玲:我认为,首先我们成为企业家的朋友,取得他们充分的认可和信任,在这种信任的基础上,能够在合适的时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其次,用自有的资源助力企业成长,通过一种互惠共赢的帮助和服务,真正赋能企业,带着温度的资本去进行投资。

 

黄国强:关注一个企业,其实就关注三个字——人、事、行。人,团队背景如何,是否有成功的履历;事,产品和技术应用在哪个领域;行,行业的天花板在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从科创企业的投资出发,我们总结了五种关键能力。两个硬能力:第一,研发能力。科创企业过审的时候,一定要看研发投入的占比,即你的技术、产品、过往的投入,以及过往的积累到底多深厚;第二,产品能力。即科研成果能否解决某个行业痛点。三个软能力:第一,企业组织管理能力。即如何对组织进行人才优化,管理上优化,调动积极性,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第二,营销能力。TO B的产品不像TO C的产品,TO B必须一个一个行业去打,一个一个企业去磕,建立起强大的营销团队;第三,服务能力。企业服务团队不断的能够配合产品进行完善,给客户更高、更好的体验。

 

与此同时,科创企业创始人的素质也至关重要。教授、学者、技术或产品出身的创始人,是否具有市场的嗅觉和商业敏锐,能否带领团队突破瓶颈,做一个合格的带头人,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当然,除此之外,对于科创企业而言,保护知识产权以及确保不侵犯别人的权利,也是非常重要的。

 

独角兽退出之道:

坚定看好科创板,并购也是重要途径

李卓儒:怎样协助独角兽选择一个合适的退出路径?第二个问题,除开上市退出外,还有哪些创新的退出方式?

 

张倩:其实做企业是非常艰难的,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不限于竞争对手的挑战、行业监管的变动等。尤其是我投的这些领域更是艰难,因为竞争异常激烈,行业选手们都是如狼似虎地你追我赶,甚至稍有闪失,可能会把整个公司都推向生死存亡的境地。因此,选择一个好的地方上市,拿到更多的资金去加快攻城掠地,其实是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选择退出路径一定要有前瞻性,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甚至还处在较早期的时候,就一定要提前思考企业未来在哪里上市会更加有利,而且一定要敢于去做拓荒者。我们过往运作的案例中,不管是美图,小米,还是美团,大家都充分利用好了香港市场制度创新的优势,所以我觉得要把握好机会,借力制度创新的机遇,就一定要敢于去拓荒。

 

目前,我们坚定看好科创板,在未来一到两年科创板可能是最有活力的,而且是最接近注册制的市场。

 

周晓晨:除了IPO之外,并购也是另外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我个人认为,在并购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并购双方的协同效应。

 

这个协同不只是一个点,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它的协同其实都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业务协同、生产协同、人员协同、资源协同等,都可以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产生这种1+1 >2的效应。为什么企业并购中必须要有协同效应呢?因为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交易成本。这个交易的成本也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企业文化的磨合、内部管理的磨合、人员的沟通交流、组织架构的磨合等,都会增加很多的成本。所以都需要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的协同效应,来覆盖掉并购中的交易成本,使得这个并购交易有意义。

 

从我们做投资的角度来说,盈科资本还是偏后端的投资,所以我们在投资的当下,就会考虑这个项目后续走哪一条的退出路径更合理,更具有可行性。不管是IPO,还是并购,都会是我们非常重要的选择方向。

 

当然并购跟IPO相比,可能还会有一些其他的特点。比如说并购的估值,大家知道,对于上市公司收购来说,之前有数据统计显示,基本上都维持在15倍上下,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差异。所以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在投未来可能通过并购形式退出的项目时,对于投资成本,也会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考量。当然这个收益更多还是体现在项目本身,如果项目自身成长性非常好,包括其自身业务的发展、市场前景和行业地位都很好,那么,未来不管通过什么形式的退出,都会产生一个比较好的效益。

 

李卓儒:由于时间关系,本场讨论到此结束。谢谢在场嘉宾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