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投资小白如何搭建行业框架
发布时间:2019-01-23   信息来源:东方富海

导读:

Nothing is impossible,Everything is professional。

玩过WOW、Diablo的都知道,游戏中有个技能树系统,技能树大致有两大分支:

1、通用技能。包括:力量、敏捷、物理防护、魔法防护、血量等;

2、专用技能。包括:闪电系、火系、寒冰系等攻击技能;温暖、加持、召唤等职业技能。

为保证游戏的平衡性,程序猿们为玩家设定了有限的升级点数,玩家必须专攻特定技能分支,才能在游戏中走得更远,平均分配则木有前途(因为缺少必杀技)。

同样,行业聚焦目前已成为GP们的共识。然而,在现如今投资经理产品经理化、投资总监研发总监化的行业型投资浪潮中,身为小会计的楼主,实在谈不上有什么优势,咱总不能去投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吧......囧

那么,行业型投资对咱就无解了吗?No!唐僧在《大话西游》里说过:等你明白了这两句话,你就会回来和我一起来唱这首only u了~~~:

第一,世界是可知的。

第二,世界是有趣的。

相信世界可知,就有了精通行业的信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就有了无尽的动力。

 

 

01
楼主有话要说

楼主此前的兴趣在于互联网和大健康,目前仍然一直跟着。对于先进制造,其实一直比较抵触:一来没在车间干过;二来没有吃喝玩乐的行业好玩;三来高中物理不及格的阴影至今仍久久未散。半年前,领导安排去看了一个新能源物流车主机厂,谁想在看了第一个之后,第二三四五六七八个制造企业滚滚而来,躲都躲不掉......[哭]。

后来,楼主花了100块请了个高人,对着贸易战加税清单掐指一算,高人说先进制造会是未来几年的大风口。回头望望,互联网企业国内A股难上市和并购,医药正遭遇着"4+7",两个方向短期可能都需磨个底。遂,心一横,冒着浪费升级点数的风险,索性解锁一项新技能吧。由于在先进制造毫无积累可言,楼主从0到1的挣扎过程倒也算是真实且有亲和力。

接下来,楼主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将行业框架的搭建过程、以及对投资逻辑的思考与君分享。其中肤浅错漏之处,多包涵与指正。

02
行业逻辑:大方向的选择

在去那个厂之前,楼主恶补了功课,了解到新能源电动汽车(BEV)可粗略分为纯电和混动。按车型,又可以分为商用车(公交大巴、各种专用车)和乘用车。上中汽协看了一下商、乘近年的产销量,发现商用车增速已经式微,乘用车仍保持70-80%的增长。2018汽车总体销量首降的大环境下,新能源乘用车的表现实属不易。遂用排除法,把关注焦点缩小至新能源乘用车。

那么,新能源乘用车的高速增长,总要有逻辑吧?于是去翻研报,拼凑出如下的正方逻辑:

(1)BEV乘用车大双位数的产销增长,事实证明了行业增速快、成长性好(明后年就算打个折,也有20-30%增长,不错了);

(2)BEV渗透率仍然较低,空间大(百分之小几个点的渗透率);

(3)中国GDP要维持,必须有大行业做领头羊,房地产基建式微,新能源汽车必须上;

(4)能源战略需要,因为咱电多油少;

(5)燃油车不行、发动机落后,咱避其锋芒弯道超车;

(6)国际老牌车企都发布了禁油时间表,大方向确定;

(7)政策的开挂支持。

正能量满满,大行业看起来没问题!下一个问题,投产业链的哪一段呢?

上游:各种矿产。算了,这个咱不看了,一来没有挖过煤,二来三天两头下矿井DD也不是什么愉快的事,pass。

下游:主机厂。看看西方列强汽车行业的高集中度,现在中国80%的主机厂估计以后都要S掉,主机厂不好投,pass。

中游:三电。动力电池及其细分就不要看了,一来格局已清晰,二来各细分领域早已红海被挖过N遍。凭咱对行业的理解,不大可能有慧眼再发掘出什么机会。pass。电机和电控?咦,二级市场电机电控有些标的嘛,来来来,仓位先满上,all in。 

数月后... ...

卧槽,都买了什么股啊,怎么光跌不涨!咦?为啥各个城市的新能源专车司机都在吐槽呀?什么叫做只有租赁公司才愿意买,个人铁定不会买?什么叫做实际续航只有工况法的7成?OMG,投资逻辑难道出问题了? 

都是不专业惹的祸o(╥﹏╥)o

冷静下来,开始左右互搏,耐心听取反方意见:

(1)这个行业是补贴驱动,就像以前的光伏,其实大家都在裸泳;

(2)补贴发放也不是那么及时,何况40%的年退坡;

(3)技术、体验严重不过关:电池续航差、安全性未知、换电成本高、充电不便利;

(4)补贴快速下滑,主机厂还要照顾市场对低车价的需求,不得不倒逼整个产业链降成本,进而压缩整个行业的毛利率。

KAO,反方观点为嘛也看起来这么有理有据呢,该相信谁?

思来想去:

1、现在除了新能源乘用车,几个行业能有这么高速的增长?

2、政府投了那么多钱,掉转船头的惯性一定很大。

ok,买大。继续all in。

不是都在吐槽BEV的体验嘛?那咱换个思路,从需求的角度看看有没啥投资机会。

 

03
需求的逻辑

都说槽点就是商机,来看看买车族都有哪些需求:

1、续航。不解释。

2、颜值。个性化的小年轻、掌握财政大权的mm们的关注重点。

3、充电便利性。不解释。

4、用车成本。包括车辆落地价、行车成本,售后维保(如电池更换成本)等。含(国地)补贴(地区差异)及其退坡的考虑。

5、安全性。爆炸、自燃、电离辐射。

6、故障率。国产车真的只有卡车level吗?

7、路权。各地的差异,以及由此引致的需求(北京的北汽、上海的荣威、深圳的build ur dream)。

8、回收的考虑。电池回收、二手车保值率等。

9、其他。空间、动力、风噪、避震等。

基于上述需求,可能存在的投资机会:

1、关于续航。起步快固然好,然,不持久也不能要。解决续航问题有三个思路:

(1)增效。解决方案可以是提升电池性能(比如: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可以是提升电机效率(可关注:有技术壁垒、成功案例、强渠道和客户的电机及其零部件制造企业)。

(2)减负。比如轻量化思路,可以关注:生产高性能、轻量化复合材料的企业(据了解,原材料成本高、设计水平不足、生产效率低、高效连接技术、回收利用问题是轻量化复合材料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升三电集成化思路下的三电及其零部件制造企业。

(3)"曲线救国"比如:基于换电、车电分离的思路,发掘诸如模式创新的运营类企业等机会。

2、充电便利性。充电桩是否足够?关注充电桩建设和运营的机会。充电的技术路线?究竟是大功率直流桩,还是大功率交流桩+充电机?私家车和租赁运营车的不同需求,分别适用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无线等其他充电形式的可能性?

3、安全性。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能增加续航,但同时会带来安全隐患,如何评价这一技术路线?有无替代技术路线?关于电离辐射的评估,以及降低辐射损伤的技术和方案也因此有了价值。

4、回收的产业链。目前,第一代新能源乘用车已出现批量到达报废寿命的情况,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新能源车其他零部件的回收再利用等相关产业链,是否有投资机会?

 

04
开脑洞:重新定义汽车

传统思维用完后,就要无厘头地开脑洞了。之前过了一遍2018的电新券商研报,发现使用频率最高之一的key word,就是"重新定义汽车"。如何理解这个短语?

首先,如果给汽车下一个classic的定义,我估计是诸如"能让人、物按需发生位移的工具"。然而,在不同群体眼中,汽车属于不同物种,比如:

1、汽车可以只是代步工具、买菜车。"无脑操作、便宜、低故障率、省油"是高阶需求。

2、汽车可以是玩具。这一模式下,"操控的爽感"高于"无脑化"的需求。反馈要直接、操控要精准、操作最好有一定的复杂度。

3、汽车是专车,是用来坐而不是开的。比如:太太们不爱开车,后排乘坐的舒适性(空间)、颜值(外观)、价格(预算)等,要比手忙脚乱的开车经历显得更重要(mm不可以打人~)。

4、汽车可以是宅男的新场景。有网、有电脑、有交互,同时还因能移动而多出一维的体验,使得宅男从卧室、咖啡店转而走进了汽车。

5、进一步地,叠加IOT、5G、AI,汽车可以是一个新型的智能化大硬件,甚至发展成为机器人。

在汽车的上述不同定义中,从硬软件两个维度,对应的投资机会可以覆盖:数据的采集及应用、ADAS、算法、OTA、智能驾驶舱、无人驾驶解决方案、人机交互、能源互联网、综合性[空格]功能解决方案、移动办公场景综合解决方案等

想象空间甚大。

 

05
考虑一下其他技术路线

新能源汽车中,除BEV外,还有一个热门方向--燃料电池,虽然燃料电池目前离大规模产业化还有时日,然而目前行业内也已经广为布局了。

楼主特地知乎度娘了一下定义:(氢)燃料电池是另一种promising的技术路线,它是一种将存在于氢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氢燃料和空气分别送进燃料电池,不燃烧,直接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产生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和电。它从外表上看有正负极和电解质等,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电机。

--呃,小白如我,之前还以为是氢气压缩以后然后燃烧呢,哈哈。

据说本田的Mirai、丰田的Sora此前已有布局。据业内人士介绍,氢燃料电池的投资关注领域,可以包括:(1)电池系统和零部件;(2)关键原材料(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扩散层等;铂);(3)电堆(金属板线路和石墨板路线);(4)电堆零部件;(5)整车应用;(6)氢站、氢源。

这些相关领域,可以研究研究,投一些VC。

 

06
注意观察,抓住跨产业链的延伸机会

楼主在研究三电中"电控"时了解到,高压电控上游有个叫做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东东。今年由于贸易战的缘故,IGBT狂涨价,可见IGBT这玩意一定有价值。于是,由此又衍生出来车规级芯片、IGBT、MOSFET、GaAs、GaN、SiC、VCSEL、蓝光绿光、各种nm、光通讯与光电子、高压与低压等一干没听过的东东,筛选一下有无价值。

 

07
一些感悟

经过上述一至五的过程,一个小白的行业白纸上,已经可以画出一些内容了。此外还有一些感悟:

1、因为无知,所以好奇。刚接触一个行业,什么都是新的,往往觉得很新奇,甚至会产生遍地都是投资机会的错觉。慢慢地,有了积累,逐渐会发现行业里终究坑多肉少。

2、行业小白和行业老鸟的差距在哪?判断的准确度?对,但还不是最核心。最大的差距,在于发现投资机会的时间点。你慢,投的就是别人玩剩下的。对投资而言,发现机会的早晚,最终体现为赚到的倍数。

3、关于搭建行业框架的真相:看似自上而下,实际上是从一个随机点开始,不断画映射,最后交织成行业全景图。Tips:不要错过每一次行业内企业的拜访机会,哪怕TA看起来是那么地不济。

总结一下方法论:

1、既然自己是外行,就要从最外行的问题开始问,最笨的问题往往最深入事物的本质。

2、左右互搏,提出正、反方逻辑的假设,并验证or证伪假设。

3、梳理产业链,定位投资的位置。

4、需求的逻辑。

5、掌握一定量行业信息后,各种开脑洞。一旦蒙上了,就是个微信。

6、替代技术路线的评估。

7、注意观察,关注相邻行业的投资机会延伸。

8、构建行业框架,不是按部就班画流程图,而是不停地画映射,最后交织成网。

最后,

世界是可知的。

世界是有趣的。